关于教育
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
一个很可悲的事实,我们的教育,是筛选制,不是培养制,并不是想着把你培养成人才,而是替企业筛选出尖子,一层一层的筛选。那怎么筛选呢?就应试教育,靠分数。但是你说你有什么天赋,需要培养。对不起,看你的家庭。如果你父母不培养你,不给你砸钱,那你这个天赋基本白搭。
初高中选拔制度
不仅仅是高中生,中国年轻一代的所有人,最缺的是试错机会
试错机会无比重要原因只在于,极少有人能够一生下来就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这辈子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试图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所在,靠想,迷茫,都不会得到结果,只有去行动,去试错,去尝试,才可能去发现自己的天赋特长和热爱
但不幸的是从初中开始,尝试和试错的机会教育制度和学校就不愿意提供给你,从一生下来开始就固定一条路上走着,教育系统不鼓励你尝试,更不会提供选择:高中文理科开始分班,想再调回去是不可能的,高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告诉你大学专业设置的意义和实际所学以及就业前景,高考结束后大部分人都是在不了解不清楚想当然的情况下填报了志愿,到了大学之后如果发现不喜欢该专业,想换专业更是难上加难,而大学毕业时候同样没有人会在乎你,会跟你提到就业情况和商业社会的实际情况,也不会有足够多的实习机会向你提供
与其说是你一开始选择了专业,不如说专业定义了你的人生道路,不管你是否擅长是否热爱
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和实际就业断层的,甚至基础教育跟高等教育互相之间都是断层的,高中开始是圈养,大学开始是放养,在这之中,任何一个人想要去试错的成本都非常高,天资聪颖的人在浪费时间,天资一般的人在饱受煎熬。除非一个学生的家境财力达到足够无视一切制度的程度,能够让他去不断试错和尝试,否则大部分人,都找不到自己的热爱,只好苟且的茫茫然过一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33304/answer/26143004
大学教育
XXX的教学质量奇差无比,教学目的根本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老师完成任务打卡交差。能考上XXX这种名校的学生都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学生完全自学也能学的不错。然而XXX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学习帮助极小,而且简直是故意拖你的后腿,给你的学习计划添乱。
绝大部分老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不管教学效果如何。这些老师很多科研水平很强,但是在教学方面却完全不行。上课完全是照本宣科,90分钟的上课时间把书上20页的东西总结一下念完即可。要知道大学的课本知识密度本来就很大,20页逻辑关系很复杂的文字,即便看上一整天,能完全理解也不容易。而老师上课就是念完一个公式念下一个公式,念完一个定义念下一个定义。如果你能听懂,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上课之前就已经会了。我在科大学了4年,几乎没有听懂过课,全靠看书自学。我当然怀疑是自己的水平有问题,但是为什么我的成绩能比一半以上的人高呢?结论就是大家都听不懂。老师讲课就不是为了让你听懂,而是工作打卡,老师也从来不会调查大家听没听懂,因为学生听不懂这件事老师心知肚明。
留作业的目的完全不是教学,而是产生正态分布的成绩用来期末评定GPA。作业量极大,难度极高,且不提供答案,老师不会讲解作业。平均两个月开一次习题课,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助教来讲解。作业够多够难才能保证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成绩才会是正态分布。而留这些作业不讲又容易遭人质疑,所以每两个月开一次习题课吧,堵上质疑作业者的嘴。助教讲习题课的质量参差不齐,不排除有少部分助教很负责任讲的很好,但也有一半以上的助教习题课讲的很敷衍。敷衍的方式比如一边拿黑板当草稿纸演算一边嘴里嘟嘟囔囔,前言不搭后语,或者把大部分试题一句话带过,随便摆一两个公式然后直接出结果。试问难度相当于高考数学导数大题的作业题,这么个讲法真是为了让学生听懂?试问100道难度相当于高考数学导数大题的作业,两个月之后花1小时讲完,不说你能不能听懂,你还记得题是什么么?你还记得2个月前自己什么地方有疑问么?
其实作业安排的不合理与成绩评定规则有关。XXX要求任何一门课85分以上为优秀,一个班级优秀率不能超过40%。不论大家学得多么努力,都注定有大部分人无法取得满意的成果。而且如果大家都能做好作业、考好期末,那只能靠强行向下调分,有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所以老师布置作业考试的时候,其目的就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而是为了让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方便成绩评定。所以作业才会又多又难不给答案。我认为做作业题遇到困难马上有详细解答参考是非常有助于学习的,然而学生要是都能学会,都能写出作业,还怎么卡40%优秀率?所以这个答案万万不能给,习题课也万万不能产生pdf习题解,那样下一届学生有了这个就都能写出作业了!老师就是觉得反正我40%优秀率卡的好,提交成绩时候教务处就不会找我麻烦。至于学生能不能学会,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已经完成完成教学任务溜之大吉了!
成绩评定规则还助长内卷。还有大家为了拿到好成绩,会在意义不大的地方内卷。比如大学物理实验,有些学生会写很长很长的实验报告,而且故意不用打字而是手写,成段成段的手抄百度词条,显得自己工作量很大,比别人做的好。谁不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规则就是这样。谁愿意做这个没有意义的工作,谁就能拿到好成绩。其实我在校时一直在各个学生论坛呼吁,写这种又臭又长的报告应该倒扣分,但是响应者寥寥。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感觉有干货的牛人,总担心自己的知识不能广为流传。
这些MIT,Stanford,Berkeley,CMU等等大学的牛逼教授(比如CSAPP的作者,比如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的作者,比如龙书的作者,还有吴恩达,还有算法那本书的作者,无一例外)都有种免费送知识的习惯,生怕自己的干货懂的人少了,于是都偷偷留下些后门。反而是大学,为了收高额的学费,用尽心思保护知识,各种验证,导致免费且完整的课程总是需要花些力气才能获得。
学生思维
学生群体总喜欢攀比学校、专业排名,甚至高考成绩,然而出了学校你会发现,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我救赎
指责制度千百遍,也只有一种一切都无法改变的无力感和苍白感,臭水沟之中不可能孕育出美丽的生物,如果你坚信不自救,毋宁死,那么作为年轻人,起码有这几件事情可以做
1,在保证高考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一个比较大的阅读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少读虚构类作品,多读社科类作品
2,高考之后多在网上搜搜,试着去弄清你感兴趣的专业的真实情况,不管是在知乎问,还是问身边的哥哥姐姐,如果分数低不能考上一所好学校,那么起码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专业
3,大学绝对不是用来好好玩的,学习求知磨练技能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主职,在相对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要主动去为自己创造足够多的试错机会
4,试错的第一条路是抛弃英文学习的腐朽观念,请把英文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相关方向结合起来,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你可以找到各专业的introductory的书籍教参和视频类教程,不会很深入,但是起码会让你知道老外在各个领域到底在玩什么——事实上绝大部分专业,都能找到大量英文原文的研究材料,只是要看你愿不愿意找
5,试错的第二条路是尽可能的去多实习,各种行业,各种function的实习。
6,互联网改变一切,各种MOOC课程,公开课,国外教科书,各种社科类书籍应有尽有,虽然盗版是政治不正确,但是感谢互联网让知识和技能变的如此廉价,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只要看你愿不愿意扎进去罢了
7,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各种好书,好课程,好的视频,多的根本学不过来,各类创业项目,国内比赛,实习机会,多的恨不能分身去一一尝试,我很难理解这个时候,仍然有人觉得迷茫痛苦的
8,给我影响相当大的是王小波和李笑来两个人,前者推崇的是思维的乐趣,科学和理性至上,后者则是不断的强调学习求知。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贯穿了他的博客文章。所以不断试错,思维的乐趣,科学理性,学习求知,这是我们能得到最好的自我激励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33304/answer/261430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我这几年看到的而言,往往越穷的家庭越喜欢大谈特谈家国情怀,集体主义。很简单也很直白的道理就是,这些东西都跟个人目标实现毫无关系,沉浸在宏大叙事中,只不过是想用集体的崇高掩饰个人的失败。
所以一定程度上,我看不起世俗意义上的“学霸”“好学生”,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更多的是事到临头了,才会想我要干什么,在此之前就是行尸走肉一样跟着集体走。 先跟着学,到大三大四就跟着考研,以后要干什么不知道,先学着看嘛。
在大一的时候就该设立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花时间去了解所在学校的潜规则,比如哪个竞赛加分高,保研的独特技巧,提前联系导师。然后通过4年持续不断的矫正目标,矢志不渝管理自身的行动。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垃圾人际关系,不要沉迷抖音和网游,有条不紊计划自己大学每一个阶段应该改什么。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毅然决然,当断立断。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少年心气和英雄气魄,这是穷人家庭子弟唯一的自我救赎之道。